您现在的位置: 万科实验学校 >> 首页

思新课改理念下的“假象”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4-27 20:35
字号 :T|T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应遵循的核心理念。近年来,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此作了生动的诠释。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学生主体性”或理解不到位,课堂上的有些教学环节是虚设的,是假的。教学过程变成是穿新鞋走老路,偏离“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常有出现。

一、鼓励“质疑问难”是假,引向“预设环节”是真

近年来,课堂上学生积极思维、踊跃质疑的气氛越来越浓了,就其形式而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应该仅仅凭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其主体地位体现与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虽然鼓励学生从课题质疑,从课文的内容质疑等。但教师却没有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没有提供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没有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而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向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质疑问难只不过是一种假象,毫无意义。学生提出的问题被教师“搁置”一边,教师用心地关注自己预设的教学环节,这种做法其实是过去的那种教师“满堂问”的“创新版”,由“教师的满堂问”改版为“学生的满堂问”。这种“问”比过去的那种“问”更令人担忧,因为学生的问题得不到教师的重视,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严重的挫伤。我们不应该把“质疑问难”当作晃子,而应当让其发挥作用。质疑问难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价值”不高,但作为老师要把学生提出的过“散”的问题进行“整合”,过“大”的问题进行“分解”,过“偏”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得到回归。

二、鼓励“自主朗读”是假,引向“划一朗读”是真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这是在鼓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进行“自主朗读”。就其指导思想来说,是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个性,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然而,有些教师抽个别学生朗读后,却说“谁来向他挑战?”“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教师的本意是鼓励学生相互竞争,勇于挑战对手,同时也能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当某个学生读得是教师意想中的朗读时,教师就会要求全体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去读,那些富有个性的朗读就在“学着他的样子去读”中消失了。看样子,那些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朗读”只不过是个晃子,其实是想从中找出自己意想中的朗读,然后把学生引到整齐划一的朗读轨道上来。大家都知道,朗读要注重一个“情”字。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对于文本的感悟也就不同,不同的学生朗读相同一段文字时,肯定是有区别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因此,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应该把握一个原则:把每个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放在首位,教师先不作朗读的讲解指导,学生没有版本可照,就不会去追求像教师那样“学得像”的朗读,他们结合自己的体会与生活体验,把课文内容与“生活感悟”融为一体,朗读才会富有个性,学生才会读得有声有色──读出文章的精妙。

三、鼓励“合作学习”是假,引向“意中答案”是真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探究方式,它可以超越文本的界限,集大家的智慧来深化对已知或未知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作为自己继续思考的起点和支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大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就在各个合作学习小组中穿梭,努力地寻找自己意想中的答案,发现哪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与自己意想中的答案相近或相同,在学生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就先请该小组同学汇报,然后精心地点拨或彰显其成果。至于其他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则是“蜻蜓点水”式的,有时还不给其他小组汇报成果的机会。教师却以一个“正当”的理由来解释:由于时间关系,其他小组讨论的结果,大家下课后再相互交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个晃子,其真实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向自己“意中答案”。这是对“合作学习”理念的践踏,是在扼杀学生的思维。小组合作学习不应该是摆摆样子,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解决的认识上的重要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撞击出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应该让各合作学习小组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引导或点拨,学生才能通过“合作学习”这个方式深入地理解文本。

审视语文教学实践,我们应谨防种种“虚晃一枪”的假象,努力地创设一个真实的师生作用相得益彰,学生的主体回归,学生都能激情参与,心灵互动,活力勃发的理想课堂。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使之不断发展。